传世奇方 · 百年中医世家 Handed down the odd side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中医世家
首页 > 品牌故事

品牌故事

“中医药源自民间,中医药的许多理论和知识是在民间积累起来的,然后才从民间逐步走向殿堂、走向课堂、走向院所。所以我们的当务之急,就是尽快到民间去搜集这些即将失传的民间医药知识和技术,然后加以总结和利用。”中国中医科学院教授、中国中医科学院医史文献所民间传统医药研究室主任刘剑锋这样呼吁。

采访中国中医科学院刘剑锋教授时,他要求先讲述一个关于民间中医的故事。

民间中医也有“独门绝学”

那是在2010年秋天,刘剑锋接到老家一位程姓朋友的电话,请他到北京香山的杏林苑来一趟,以帮忙鉴定一下他们所找的民间中医的水平。

原来,这位肥胖的程先生身患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不能坐立已经4月有余,卧床也需要两人搀扶。在当地省中医院医治无效又分别转诊到北京的两大医院,均效果不佳。无奈之下,程先生抱着试试看的态度经人介绍找到一位民间老中医。虽然决定试试,但程先生对该中医的“能耐”还是半信半疑。所以,把同为中医的刘剑锋找来验证一下,该民间中医究竟是有“独门绝学”还是江湖骗子。

其实,这位杜姓老中医是一位部队退休干部,行医并不是他的主要工作。只是年轻时他曾经跟随一位民间中医学习过系统的中医手法治疗,在治疗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等方面效果显著,他还因此做过第四军医大学的工农兵学员。

作为中国中医科学院的干部特需门诊专家,刘剑锋行医多年对中医的各种疗法也大都有所耳闻。不过杜老为程先生施行的手法按摩治疗,他以前从未见过。半小时后,程先生自我感觉良好,要求站起来试试,无碍。于是跟大家同坐一桌吃饭,饭后又散步一小时,也没问题。又经两次巩固之后,程先生的病症已经基本痊愈。杜老告诉刘剑锋,如果骨头没有损伤,像程先生之类的疾病三次手法治疗就能基本痊愈。

感叹于杜老手法治疗的神奇,20几天后,刘剑锋与杜老相约,带几位腰椎间盘突出的病人前往杜老家请他会诊。约定的时间是下午五点半,结果5点钟赶到杜老家的小区时,从杜老老伴的电话中得知,杜老已于半小时前突发心梗去世。

多项中医技术和手法濒临失传

杜老的离世,让刘剑锋很受打击。杜老师承民间中医,他没有专业行医,也没有将自己的医术传于后人,他的离去,就代表着又一种中国民间中医技术的消失。这种损失,是整个国家的。

更让刘剑锋焦虑的是,这种悲剧,每年都在重复上演。刘剑锋的另一个身份,是中国中医科学院医史文献所民间传统医药研究室主任,因而挖掘并保护民间中医,也是他行医20余年来一直在专注的事情。对刘剑锋而言,对民间传统医药尤其是传统中医的挖掘和保护已经到了“时不我待”的地步。

“民间中医药是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中医药产生和发展的源头。比如我们熟知且在国际上认可度较高用于治疗白血病的青蒿素、三氧化二砷中医药,以及云南白药、片仔癀、三九维泰等中医药均出自于民间。但近些年由于保护不善,中医药的特色诊疗技术、方法都濒临着失传。”刘剑锋遗憾地向记者表示。

“中医药源自民间,中医药的许多理论和知识是在民间积累起来的,然后才从民间逐步走向殿堂、走向课堂、走向院所。所以我们的当务之急,就是尽快到民间去搜集这些即将失传的民间医药知识和技术,然后加以总结和利用。”刘剑锋如此呼吁。其实,不只是刘剑锋持有这样的观点。2012年11月,国家中医药局局长王国强在中国医史文献所成立30周年大会上也曾指出,一定要重视民间医药的调查研究、抢救挖掘。不要因为我们穿上皮鞋就忘记穿草鞋的了,别忘了我们也是穿着草鞋走过来的。

“但是目前我们对民间中医及其知识、文献的整理、筛选做得远远不够。”据刘剑锋介绍,新中国刚成立时,我国居民每万人拥有6名中医师,而现在这个数据缩小了一半,变为了3/10000。“这固然和增加了不少西医有关,但更重要的原因其实是由于国家层面对中医西化的管理,这其中又以1999年开始实施的执业医师法为拐点。”

执业医师法的实施成为拐点,是因为在我国,民间中医师几乎无外乎依靠师承、家传、自学(包括久病成医)这几种途径。不管是哪种途径,没有经过系统的医学院教育的民间中医们,要通过标准化的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可能性都微乎其微。而没有执业医师证书的中医们要继续行医,就是非法行医,一大批民间中医师因而陷入继续发展的绝境。

“需要说明的是,指出执业医师法的实施给民间中医发展带来的困境,并不是否认国家的执业医师制度,而是希望国家在政策层面能对民间中医做适度的倾斜,根据中国中医师的实际发展状况制定一些可以操作的执业标准。毕竟,历史上千百年的时间都是这些民间中医在守护着中国人的健康。”刘剑锋如此建议。多年来他也一直如此呼吁,并获得了国家层面的支持。

提升中医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2011年5月,中国中医科学院的《民间中医特色诊疗技术整理研究》课题正式启动,这是中国中医科学院历史上第一个有关民间中医药的国家立项课题。该课题旨在通过调研,收集民间中医药的特色诊疗技术与方药,从而逐步开展系统的民间中医药整理研究和推广工作。课题的负责人,正是刘剑锋。

“为什么要做这个课题呢,因为特色诊疗技术是中医的核心竞争力的主要体现。比如中医诊脉,可以诊断许多疾病,西医只是用来看心跳次数;中医针刺即可达到治疗目的,西医扎针

只是给药的一个手段。再比如医书经典上没有记载的手诊、耳诊等诊疗手段,实践却证明其有较大的诊断价值,其疗效经常会使人目瞪口呆;很多特殊典籍和教科书上没有的针刺、艾灸、拔罐、刮痧等方法,在社会实践中也行之有效。我认为,将这些中医特色诊疗技术如果能够挖掘、整理、研究和推广,将会大大增强中医的核心竞争力,提升中医药的服务能力。”刘剑锋强调。

这也是一个让刘剑锋骄傲且倍感欣慰的课题。自课题启动至今,由全国各县卫生局上报的特色诊疗项目已经有5000余个,下一步课题组将对这些项目分门别类地做进一步的挖掘和整理。

“如果我们将这些特色诊疗项目能够整理出来50个加以传承推广,对于国人的健康而言都是莫大的贡献。这些手段一般是非药物、无侵入的治疗方式,其安全、有效、经济、舒适,优势是不是显而易见?”刘剑锋反问记者。

不过刘剑锋多少还是有些遗憾。“仅仅凭借一两个课题对民间中医的挖掘和保护所能承载的力量终究还是杯水车薪,民间中医毕竟是属于一个国家的财富,它还需要更多人关注和了解,尤其是国家层面更多渠道和更大力度的支持。”专家名片:

刘剑锋,主任医师、教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干部诊疗科特需门诊专家,擅长咳喘、眩晕、失眠、胸痛、胃痛、代谢综合征的治疗。




电脑站 手机站
网站管理登录